[听见诗歌]唐诗三百首之李白《侠客行》

长安有侠客,“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

最近,《长安十二时辰》又将我们带回了大唐那座恢弘富丽的长安城中去。妆容、服饰、饮食、舞乐......在这众多美景之中,隐藏着的魂还当属长安那抹侠客的豪气。他们白马银鞍,古道扬尘,“要离之刺庆忌也,白虹贯日。”唯有长安的水,长安的月,才能养出这般性命相赠亦不皱眉的豪情。胸中之义气,可感天地。侠骨留香,不愧为当世英雄。侠客情与诗人心,早已合二为一。侠客们的豪纵与慷慨,也正是长安磅礴气象的写照。

今天便将长安城里最耀眼的诗人──李白的这首《侠客行》分享给大家。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继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

原文:

《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注释:

1、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缦胡缨: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缦,没有花纹。缨,系冠帽的带子。

2、飒沓:群飞的样子,形容马跑得快。

3、“十步”两句:言侠客剑术高强,而且勇敢。《庄子•说剑》:“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4、信陵: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余人。

5、“将炙”两句:朱亥、侯嬴都是战国侠士。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都大梁东门的门官,两人受到信陵君的礼遇,成为信陵君门客。炙,烤肉。啖,吃。啖朱亥,让朱亥吃。

6、“三杯”两句:说几杯酒下肚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7、素霓:白虹。古人认为,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就会有不寻常的天象出现,如“白虹贯日”。这句意思是,侠客重然诺、轻死生的精神感动了上天。也可理解为,侠客这一承诺,天下就要发生大事了。

8、“救赵”两句:用战国信陵君救赵的故事。秦军围攻赵都邯郸。赵国平原君向信陵君告急,信陵君用侯嬴之计,窃得魏王兵符,朱亥锤杀魏将晋鄙,自将魏军救赵,遂解邯郸之围。

9、烜赫:形容声名盛大。大梁城:魏国都城,今河南开封。

10、太玄经:西汉扬雄的一部哲学著作。扬雄曾在皇帝藏书的天禄阁任校刊工作。

 

赏析:

听到“侠客行”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小说还是影视剧?歌曲或者网络游戏呢?最有名的当属金庸先生的长篇小说《侠客行》,描写了少年石破天的江湖经历,以此故事为原型,两岸三地拍摄过多部同名电影电视剧。此外,还有大量以“侠客行”命名的歌曲、漫画、游戏等流行文化作品。金庸先生在小说《侠客行》的篇首,就引用了诗人李白的同名诗作《侠客行》。

侠客是中国历史文化中一种独特的美学意象。自古以来,侠客就是武艺高超、替天行道的代名词,这些人不仰仗官府、不等待天机,只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求回报地帮助那些弱小的人,被视为人间正义的化身。

《史记•游侠列传》的序言里,从多个层面定义“侠客”的行为:第一,关于如何落实承诺,侠客一旦做出承诺必定有所行动,一旦行动必定要有结果;第二,关于实现承诺的程度,侠客对于承诺一定会诚心诚意地实现,甚至不惜自己的肉体;第三,关于承诺的难度,不论距离千里,还是困难重重,都绝不爽约。(“其言必行,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

李白的这首古诗正是对侠客精神的具体阐释。前四句“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描写侠客的外在形象,头上系着没有花纹的长长缨带,宝刀的锋刃像霜、像雪一样明晃晃,白马银鞍互相映衬,像流星一样飞驰而过。一名潇洒慷慨的侠客形象跃然而出。

接下来四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写侠客的武功高超、淡泊名利,化用《庄子•说剑》“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典故,写侠客十步之内可斩杀一人,纵横千里无人可挡。事情完成之后拂衣而去,不曾留下姓名,所做的功迹也随风而散。这四句写出了侠客们行事仗义、不求回报的行事风格。

接下来十句讲述了战国末期,信陵君与朱亥、侯嬴两位义士共同谋划并成功的历史典故。李白理想化地在诗中描写了信陵君不摆架子,对朱、侯二人礼遇有加的情形,“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意为信陵君为朱亥烤肉,向侯嬴敬酒,将剑横于膝上,三人谈天说地把酒言欢,这个场面看起来十分简单、痛快,而历史上真实的故事却更曲折离奇!

在《史记•魏公子列传》中,司马迁不仅记录了信陵君与侯嬴、朱亥相知相交的经过,还细致地刻画了两位义士的人物性格与品质。实际上,侯嬴当时已经七十岁了,家中贫穷,在大梁城做守门人。信陵君听说他是一位隐士,便携带着贵重的礼物前去拜访。侯嬴当然拒绝了他。

于是信陵君备好酒席,遍请魏国将相前来。宾客已到,酒未开席时,他驾着马车再次前去邀请请侯嬴,并空出左边上座的位置请他坐,还陪着侯嬴去集市看望屠户朋友朱亥。侯嬴站在闹市中旁若无人地与朱亥聊天,信陵君一直诚心诚意地陪伴在他身侧,态度十分恭敬,没有一点着急生气的样子。

侯嬴这才跟随信陵君回到他家中,信陵君不仅为侯嬴一一介绍酒席上的各位宾客,还亲自举杯为他祝寿。侯嬴饮下杯中酒后之后,才徐徐道出了多次为难信陵君的缘由:一方面他要观察信陵君是否值得相交,另一方面他这一番招摇的行为也为信陵君赢得了礼贤下士的美名。

后来信陵君又多次拜访朱亥,朱亥却故意不答谢,公子只是觉得奇怪,却也不责怪他。

如果没有秦军围攻赵国邯郸,赵国平原君前来告急求助,信陵君与侯嬴、朱亥的故事也只能止步于此,然而在两国危困之际,侯嬴献计,智取魏王兵符,朱亥则锤杀魏将晋鄙,邯郸之围解除,赵、魏两国都得以保全。

古人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的最高境界是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奔走、奋斗。侯嬴、朱亥慷慨赴死,是对信陵君的回报,是跨越贵贱、超乎尊卑情谊的见证,也是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免于战乱的义举。他们的承诺看似只有一句话,却比三山五岳更重,他们以智慧、勇气来回馈信陵君,千古流芳。

李白一生剑不离身,一直渴望建功立业却生不逢时,苦于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在这首诗中,他对侠客的推崇与赞美,正是对自己理想的真实表达。

 

 

你想把广告放到这里吗?

发表评论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