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笔记中波波结合网上的部分教程记录了FRP内网穿透的过程,在搭建NAS的过程中波波搜索了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NAS做法。然后也尝试着亲自操作,中间由于实验失败也重新刷写过系统。这里将完整的过程记录一下,以备后续其他人参考。
一、NAS的技术选型。
目前国内网上能搜到的技术文章以samba和OMV居多,其他技术类文章零星出现。相对较小。在这两种方法中samba的文章数量明显比OMV多,根据我的实际体验来讲,有两点感受:
1、方便性方面OMV比samba更加容易搭建。其不仅集合了多种文件系统,而且挂载磁盘、权限设置等基本上可以通过网页界面进行操作。对于刚入门的朋友确实方便不少。但是缺点是国内GITHUB访问不到,容易面临安装失败的风险。
2、Samba是一套文件共享协议,可以很方便的在Windows和Linux/Unix系统之间进行文件分享传输。很专业,同时需要用户掌握相关参数,在操作上会有一些难度。同时由于各大网络运营商、IDC厂商对于445端口的封禁,在连接上需要绕一些弯路。
总而言之:上述的种种不方便皆是国内人为因素导致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二、操作步骤:
由于OMV可以通过一键脚本安装,也可以通过直接刷OMV镜像的方式,关于OMV的操作相对简单许多。甚至不需要关心安装过程。你只需要关注的是能否访问GITHUB,或者刷入镜像后设置国内软件源即可。目前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的镜像站已经有了OMV的软件源。本篇笔记的重点在于树莓派安装Samba。
1、命令行安装Samba:
- sudo apt-get install samba samba-common-bin
2、配置Samba,修改文件“/etc/samba/smb.conf”。
- sudo vim /etc/samba/smb.conf
配置内容参考:
- 在文档末尾加入:
- [nas]
- # 共享文件夹说明
- comment = nas
- # 共享文件夹目录
- path = /home/pi/nas/
- # 可被其他人看到资源名称(非内容)
- browseable = yes
- # 可写
- writable = yes
- # 新建文件的权限为 777
- create mask = 0777
- # 新建目录的权限为 775
- directory mask = 0777
- # guest访问,无需密码
- public = no
如果想为自己分享的目录增加特定的用户验证,可以使用参数"valid users = 用户名"。更多参数可以查阅Samba相关文档。但一定要记好配置内容中"[]"中的标签,建议英文小写。
3、创建Samba账户,启动Samba。
- sudo smbpasswd -a pi
- 密码:raspberry
- 重启samba服务:sudo systemctl restart smbd
以上是通常给树莓派安装Samba的方法,对于局域网内分享已经足够了。由于国内互联网对445端口的封禁,想要随时随地连接到NAS却是万万不能,但也不是没办法。
如果想随时随地连接树莓派NAS,那么我们需要设置Samba的端口,比如我这里设置端口为“44500”。设置方法在Samba配置文件[global] 中增加“smb ports = 44500”即可,重启Samba。
4、挂载硬盘到共享目录。
- sudo mkdir /home/pi/nas
- sudo mount -o uid=pi,gid=pi /dev/sda1 /home/pi/nas
但是我们不能每次开机都手动挂载一次,我们需要开机自动挂载。输入下述指令,获取硬盘编号。
- sudo lsblk -o UUID,NAME,FSTYPE,SIZE,MOUNTPOINT,LABEL,MODEL
红色框选中的即为硬盘编号,我们需要复制下来。然后在“/etc/fstab”中增加一行。
- sudo nano /etc/fstab
- 在文档的末尾,添加硬盘UUID和挂载目录:
- UUID=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home/pi/nas/ ext4 defaults,auto,users,rw,nofail 0 0
添加完毕,我们需要执行“sudo mount -a”来进行测试,千万不能贸然的重启。这个参数配置不对可能会导致树莓派无法启动。然后执行“sudo df -lh”查看磁盘挂载是否正确。
一切没有问题,NAS搭建就完成了。我们就可以重启树莓派了。如果想随时随地连接到咱们的NAS,我们还需要准备一个公网IP,然后做FRP内网穿透即可。内网穿透的教程参考:https://www.zkii.net/system/environment/4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