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篇文章主要是波波自己看的,因为经常将服务器的磁盘分区后设置自动挂载的时候都要百度半天才能找到想要的答案。
fstab是存放Linux文件系统信息的一个静态文件,每次服务器启动的时候会根据此文件中的一些信息完成自动加载。比如我们将磁盘分区后挂载到data目录下,如果不添加fstab信息,则每次启动服务器之后就需要我们手动挂载一次,而如果写进fstab则省去了很多麻烦。那么fstab究竟怎么用呢?
1、打开编辑fstab:
- vi /etc/fstab
2、我们能够看到本机的文件系统信息如下:
在上述截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菠菜园添加了一条记录:
- /dev/vdb1 /www ext4 defaults 0 0
记录拆分:
我们可以将上述记录从左到右依次拆分为:
A、File system:这一部分我看很多网站上都说的是file system(文件系统),但是我觉得理解为设备或块更加贴切(device&block)。这个部分就是要指定的设备,比如波波这里的/etc/vdb1就是指磁盘/etc/vdb上面的第一个分区。
Linux系统被很多人用到服务器上不仅仅是操作方便,更重要的是灵活性很强,在挂载文件系统的时候,不仅可以挂载本机的磁盘,还可以挂载其他电脑中的磁盘。比如我们要挂载IP地址为192.168.1.100的/data文件夹到这台电脑,我们可以在file system这个位置填写:
- /192.168.1.100:/data/
B、Mount Point:挂载点。简单的理解就是我们在系统内建立一个目录,这个目录中的所有文件都是在A的设备中存储的。这个很好理解。
C、Type:文件存储格式。简单的理解就是我们格式化设备时的格式。跟Windows中的Fat32、NTFS是一个道理,不过Linux支持的文件系统主要有:adfs、befs、cifs、ext3、 ext2、ext、iso9660、kafs、minix、msdos、vfat、umsdos、proc、reiserfs、swap、 squashfs、nfs、hpfs、ncpfs、ntfs、affs、ufs。
我们在格式化磁盘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填写到这里。切记不要填错了,否则很容易启动时无法远程。我百度过这里的修改似乎和能不能远程没有必然联系,但确实遇到一次,后来还是在内核编辑模式下改回来了。
D、Options:选项。不懂的话就填defaults。这里主要是指明磁盘挂载的形式,比如只读、读写、可执行等等。defaults包含所有的权限。参考选项:rw,suid,dev,exec,auto,nouser, async。
E、Dump:选项有0和1,0为不备份、1为备份。通常设为0。
F、Pass:这里用来指定如何使用fsck来检查硬盘。如果这里填0,则不检查;挂载点为 / 的(即根分区),必须在这里填写1,其他的都不能填写1。如果有分区填写大于1的话,则在检查完根分区后,接着按填写的数字从小到大依次检查下去。同数字 的同时检查。比如第一和第二个分区填写2,第三和第四个分区填写3,则系统在检查完根分区后,接着同时检查第一和第二个分区,然后再同时检查第三和第四个 分区。
以上内容就是波波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白话的方式讲解的fstab配置教程。没有专业术语,更加容易理解。敬请关注菠菜园其他精彩文章。